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部落格和報紙

昨天上謝耀基博士的課,說到現在上網找別人的資料是很容易的,只要在搜尋格上打需要的資料或名稱,你便可以從不同人的部落格中找到那人的資料。
我立時想到新西蘭車禍的那位不幸小姐。
看了報紙的大家都知道她有多不幸吧,但大家又是否很清楚她的愛情故事?我在《太陽報》中就看到一篇很詳盡的愛情故事了,當中的來源正是那位女傷者的xanga。當然大家都會被這個現代王子和窮家女的愛情故事所感動著,但我們究竟有甚麼權利,就這樣把她的故事從xanga中複製到報紙中刊登呢?
難道因為這是一份報章?我們的知情權?還是這個愛情故事和這宗車禍有不可或缺的關係?也許,歸根究抵,是要我們這一班讀者因此事而落下同情之淚,再來一場感懷身世,最後學懂珍惜眼前人。
噢,報紙真偉大,但所有都不過是為了銷量吧。
然後我為這個自以為是的結論感到恐懼。無論這宗車禍是否新西蘭歷來最嚴重的車禍,我們有甚麼權利去從一個傷者的部落格中抽取一些日誌再放大給全港的觀眾去知道?為甚麼還要在傷者的傷口中灑鹽?
或者,有人會說,這不是在傷口灑鹽,而是在同情他們,但,我們的同情可以做到甚麼後果呢?就是會去捐助她嗎?寄信去安慰她嗎?或者有人會這樣做,但實際上,這個愛情故事如何的淒美,我們又為甚麼要透過這一宗車禍去知道?最重要的是,我們有甚麼權利去從別人的部落格拿取她的故事作為報紙的銷量工具之一?
是的,我所在意的,正是部落格問題。雖然我們所寫的日誌是公開的,但這樣就可以隨便拿取嗎?在網絡時代,我們的私隱已經變得愈來愈少,但試問又有幾多位會希望有一天不知因何事上了報紙時,你何年何月的日誌也會登給全香港人看,無論是不懂得用電腦的牛頭角順嫂或者晚晚打機的小明都忽然對你瞭如指掌,一剎那間你比城中名人更出名,底蘊更易被人知道。
當然,我們都是一班幫兇,正正是它刊登了那位女傷者的愛情故事,我才更覺得她可憐,但同一時又會想到這個問題。
或者我們本身就是為了八卦而放棄私隱。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潛水》

害怕再觸碰救生圈,
太多太多的供應者讓我潛不到水底,
以為我的高度就是海洋的深度,
沒有察覺浮城已經沉回海中。
身邊泡沫建成海市蜃樓的象牙塔,
漠視著滄海遺珠...
..


但我要打破一切!
拋棄拒絕讓我下沉發掘的一切!
我要去著陸於浮城的地面,
那怕途中會
遇溺收場。

《酒吧》

如果一間酒吧是一個世界,
鎂光燈或許只是裝飾著沉悶的世界,
震動的聲響像無聊的格言或自以為感觸的一切,
都源於我們心跳尋覓附和的朋友。
點點煙火是警號,
提醒著從來都和世界脫節的我,
只能夠從開闔不斷的升降機門中偷窺它的所有,
免得被燒得絲毫不留。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真實和虛擬,還有愛

我懷疑今年的大專戲劇節是有一個主題的,所以我才能從香港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這三間表演中找到共通點。(題外話:今年因為多了樹仁大學所以只可以看到三間大學的演出,比起去年能看到四間大學表演真的點「搵笨」感覺,不過每一間的演出時間都長了吧?)
真實和虛擬,還有愛。
第一間表演的是我們港大的《1A08》,故事大意是說峰喜歡跳舞的靜,為了接近她,便和好友嘉明一起去找她學習,但他逐漸發覺只有在1A08時靜才會對他很好,而一離開這個地方,靜便會忘記所有在1A08跟他渡過的事情。故事一直發展下去,峰發現原來一直和他一起,對他很好的,是鏡子裡的靜而不是真實的靜。
於是,那時正在欣賞的我,不自禁投入到峰身上了:究竟我要怎樣選擇?要那個真實而對他不瞅不睬的靜?還是那個只能存活在1A08的鏡子中但對峰一往情深的靜?
他選擇的,是鏡中的靜,可說是出乎意料,亦可說是意料之中,因為他所能面對的抉擇,其實只有回到現實或繼續和鏡中的靜一起這兩個可能性(回到現實亦可包含其他的可能性,即繼續追求現實的靜或完全不再去理會她),而兩個選擇對峰來說,從他之前一直留在鏡世界的表現(幪面超人龍騎?)已經可以暗示他會寧願和鏡中的靜一起。
於是我不禁想起mirror stage,那一個ideal image。
雖然平常在讀書方面是蠢和懶的一分子,但本人對這個名詞還是有點印象的,如果鏡中的靜是現實的靜的自我投射,又或者是偶像投射,那麼,她內心深處的靜,或許就是峰喜歡她的原因?這一方面,我們無法得悉,不過,峰所喜歡的靜卻是鏡中的靜時,是不是代表,他所喜歡的ideal image,也就是這個靜呢?他看到了這個一直在現實的靜深處的那一位?在這一方面,峰和現實中的靜對於心目中的愛人/自身可說是有出奇的相似。
峰拋棄了現實,而和鏡中的靜一起,可說是完成了mirror stage中和ideal image一起的部份吧?又或者,是峰在建立自己的idntity時的必經階段?這一部份我不敢詳述(因為始終不太了解mirror stage,該打!),不過,我們可以把峰選擇了鏡中的靜看作成和現實分開的戀愛,而這一方面,就不期然令我想起台灣的愛情青春劇了,又或者,所有的愛情青春劇。
不是嗎?那是一個「戀愛大過天」的環境,虛擬的戀愛,比起現實更顯得吸引,峰投進這個世界無可厚非,沒有了現實的靜的白眼,不用理會要和別人一起做的present,不用知道「足三兩」的存在,很多事都不用管不用知,不用介懷不用敏感不用避忌,只要有戀愛就可以了,這不就是愛情劇給的訊息嗎?只是,我們會問,會否有一天,峰會走出來,會離開鏡世界,出來跟嘉明說:我醒了,那只是一個夢,是不真實的,從頭至尾,靜都沒有喜歡我,是夢,是虛假,是我自己跟自己的自作多情的一場戲。
如果是峰,他應該不會這樣做,因為對他而言,只有鏡中的靜才是真實的,所以鏡世界或許才是真實世界,我們的現實世界只不過是他眼中的虛擬世界。但同時間兩個世界是並存的,就像所謂的平行世界,都是真實的(像《鋼鍊》的世界般,用門來分隔愛德華和我們的世界,《1A08》是用鏡來分隔的),但都可以是虛擬的。我們更可以用現實世界和網上世界(可以是網上遊戲的世界,或者是msn,甚至是論壇)來探討,當然,這些都是和今次的題目毫無關係,可以略去不談。
始終想說的,是峰究竟有沒有和靜相戀?那是虛擬的自我投射的戀愛,還是真有其事?對於峰而言,哪一個世界才是真實的?哪一個世界才是屬於他?他是否屬於鏡世界,還是現實世界?
莊子夢蝶?蝶夢莊子?
這一個問題便拉到城大的演出了:《入座不對號》。
初時我和Fanny的意見都很一致:相信那一位城大的導演實在是很無聊的人(他在過場時的表現真的令人氣結又可笑!),但接下來觀賞他們的演出就很快對他改觀。身邊的朋友都認為理大的演出最好。是的,它在各方面都有平均的高水準,但單從劇本而言,我會選擇城大,雖然某些地方令我至今仍然未能弄清來龍去脈,但它背後的意念卻是莊子的理念!連人物角色的名字都可見一番心思:莊雲(莊子?)、蝴蝶等等。
整個故事,無可否認是令人覺得混亂並且留下很多謎團。究竟故事中的導演是不是以前的莊雲?那個女編劇是否就是以前的蝴蝶?導演和女編劇是怎樣認識的?如果女編劇是一位當年向導演取簽名的小fans,那麼又應如何解釋他們早在大學時已經認識?難道這真的只是一個女編劇突然想到的故事,或者夢?但又怎樣解釋導演去接他妻子後對她表示從未曾聽過蝴蝶和莊雲的故事?(他不是剛剛和女編劇談及這個夢嗎?)想來想去我都想不通!
或者應該從頭來敘述這一個故事的流程:首先是導演和女編劇在酒吧的對話並帶出女編劇的夢/故事,其後就是莊雲和蝴蝶的排舞過程而同時帶出小思約會莊雲去舞會的情節。及後,我們發現實情是小思借莊雲來刺激她心儀的男性(又或者,她是借莊雲去忘記這位男子?),但莊雲和小思畢竟不是一對很合拍的朋友(是的,連朋友都不合拍?難道可以做情人?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的代溝也令觀眾慢慢明白導演所謂的錯摸:小思找錯了對象,而身為被動者的莊雲呢?購買首飾那一幕開始逐步顯示出他所鍾情的是蝴蝶。
接著,回到現實。
導演離開去接他的妻子,她卻自己來到了(又是一個錯摸!還是,這只是我的錯體記憶?),女編劇便接下去她的故事。
那位令小思為其鍾情的男子也被小思邀請莊雲這一個舉動而煩惱了(女人果然是可怕的動物,嗯嗯...),然後一下子就去到舞會當晚,蝴蝶沒有參加舞會卻穿上了舞衣,莊雲沒有去到迎接小思反而找上了螄蝶,在他知道自己最愛是誰時,蝴蝶卻拒絕了(點解?我真的不知道!明明最喜歡這一幕!二十!十九!十八!十七...)...而那位男子最終也向小思告白了(但他為何會知道莊雲今晚不會去接小思呢?奇。)。
再一次回到現實。
回到座位的導演聽到他妻子說女編劇所敘述的蝴蝶故事時,呆住了(為甚麼?);女編劇最終說了「莊子夢蝶」的故事,緊接著,所有事再回到最初的時候,只見左右兩邊重覆演著導演和女編劇開始時的對話...
然後完了,不明所以,但很喜歡。
太多的謎團,如何把它弄出一個明白來,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或許,這才是導演真正所謂的錯摸?我們都看錯了劇目嗎?
又會否最後一幕其實是告訴我們,他們是身處兩個不同的現實環境,是這麼的人有相似以致對白都相同,還是他們又是在所謂的平行世界了?可曾聽過這樣的一個理論?這個世界無時無刻分裂,當你決定了做一件事時,另一個世界的你就會決定不幹,再另一個世界就會決定遲一秒才幹,然後,整個世界便像細胞的分裂了。所以當舞台的左右邊都發展著同一個情節但明顯可以發現對白並不是一起同時出現時,我不禁想到這樣的一個理論,當然也可能只不過是他們的演出未能合拍而已(笑)。
真的不知道,有哪位有看過也們的演出而知道含意是甚麼嗎?請告訴我。當下的我只能說無論是做人或是談戀愛,都是這樣的在把夢境和現實分不清,一個決定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最佳寫照。
最終,我們從鏡花水月中回到現實,面對我們所謂真實的戀愛,不是一廂情願逃到與世隔絕的鏡子,不是在夢中錯摸出想要的戀愛,我們可以直接從現實中找到愛慾,愛慾如何幻化成種不同的戀愛,都是愛慾,都是eros。
《EROS》。理大的演出。
我們回到了現實,但卻發現更加虛擬的愛情,理大的編劇為我們下了愛情在現今社會的定義:是消費,是商品化。一開頭的廣告實在令人會心微笑,連愛情也可以買了!
但我們為甚麼需要購買愛情?
主角段以衡和女朋友阿晴分手後,決定製造一批機械人來幫所有寂寞的男性提供完美愛情,初時他的確能令某些人明白如何透過愛情去和人溝通(忠仔對待阿希便是一個好例子),但同時間也揭示了男性對性的渴求(Ivan如何希望和Cindy有進一步的發展),即使段以衡希望製造一些只懂愛情不懂性愛的女機械人,最後他都為了令客人開心而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去妥協。然後,某一天,當忠仔來向他取消會員戶藉的時候,他發現原來忠仔已經找到了一個人去成為他的女朋友,而不是任何eros的機械人。
那個人就是阿晴。
她指出了段以衡的錯誤:沒有主見(我反而相信,是太得遷就卻不懂商量,單方面讓步實在有太多不良後果了,張伯倫不就一個好例子?),在於以為愛情可以購買去服務大眾,令沒有戀愛運的朋友可以找到戀愛而滿足開心(但這是虛擬,雖然滿足和開心本來就不是有實在的東西去支撐)。在之後的日子,段以衡開了一間cafe,我們不知道他還有沒有經營這個機械人的生意,但看來應該沒有了,因為已經有其他的公司出產類以的東西,而且有男有女,整個世界都是可以隨時購買隨時棄置的愛情。愛情,此時此刻,真的變成了商品了。
但,他卻沒有購買任何一個產品或享用,到劇終時,他一直喜愛的音樂,那隻黑膠唱片,終於壞了。
可以說,理大所質疑的,正是真實的愛情是否我們想要的愛情呢?在此劇中,機械人和人類的分別,正是在前者只得一種功能,而人類卻不然,那麼,如果機械人有了人類的所有功能的話,我們會否繼續把愛情商品化,繼續用金錢去定時換畫?(噢,換畫!或者換機械人和換人的分別都不大吧?)
而且,黑膠唱片也可以有一番解讀,黑膠唱片既是段以衡喜歡的音樂,同時亦可說是他所追求的完美愛情的代表,當音樂可以複製時,當中的精神便失去了,因此他所憧憬的完美愛情其實一開始就已經証明失敗,音樂的失效,正好提醒他:你想要的愛情在這個世代已經遭淘汰了。
好,說完了劇情,是時候說一說總體表演了。
港大在劇本方面其實不算差,可是對白卻比起另外兩套劇較為遜色了。演員的排位也是一個問題,燈光常常太暗,使我看不到演員的面孔,而且人手方面應該是最少的吧?所以質素方面差了一些,也可以諒解的....吧?
城大方面,劇本已經讚到不得了,雖然我還未明白它的內容和深意。對白很好笑,有一幕最令我感動的,那幕「二十下」!不過,莊雲去買頸鍊,事實上並不太重要,難道真的是要突顯那位女售貨員的演技(雖然真的太好笑~)?這一幕未免太長了吧?即使skip了這一幕或只是輕輕帶過,故事還是可以繼續發展下去。另外,那位男子向小思告白時,最後一句「我喜歡妳」,是在整幕都落了時才說的,我認為如果這時就完了的話,那就完美了。不過,即使維持原般的決定,我都覺得是不錯的了。
理大當然是最好的一部,無論是服裝,道具或者劇本都有平均的高水準,一來理大有很好的設計,二來又有人多勢眾的工作人員,做得好,也實至名歸吧?
不過,有些不快,在理大人員出來謝幕時,據友人說後面的觀眾指他們是一大班冗員,我不想理會他們是甚麼大學的人,只是連尊重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這一點也做不到的話,那麼去欣賞戲劇也沒有甚麼用,希望他們只是一時戲言啦。
這一次的評論用了太多時間,到了後來都不知自己說甚麼,希望大家看明白啦。不過我都不太明白我在寫甚麼。